以前都覺得:「減肥不能吃油」,現今觀念改變了!減肥不是不能吃油,是要吃對健康的油脂,像是各種的不飽合脂肪酸都屬於健康油脂,除了最常見的魚油外,植物油中「紅花籽油」在健身界也流行已久,紅花籽油減肥有用嗎?又有哪些其他的功效呢?汶藥師在這邊一次告訴你!
紅花籽油是什麼?
紅花籽油雖然是油類的一種,但含有高濃度的營養價值,紅花籽油究竟是什麼成分令大家很好奇,為了解決大家問題,這部分就討論7個紅花籽油相關QA:
1. 紅花籽油是什麼?
紅花(學名:Carthamus tinctorius L.),是一種含油的種子,原生於東亞、埃及和北美洲西岸。紅花籽油便是利用紅花種子所提煉出來的食用油,紅花籽油含有維他命E和不飽合脂肪酸,不飽合脂肪酸佔成分中的90%,最主要(75%)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「共軛亞麻油酸」。
2. 共軛亞麻油酸是什麼?
共軛亞麻油酸(conjugated linoleic acid,以下簡稱CLA)是紅花籽油最主要的不飽合脂肪酸,最常出現在草食性動物的製品中,如紅肉和乳製品,只有很少部分的CLA會存在於植物脂肪中。一般人飲食中的脂肪酸大約只有0.1%的CLA成分,所以如果要補充通常會需要使用營養補充品。
「共軛亞麻油酸」代表一群同樣分子量但結構不同的異構物。這個名詞需要先分開解釋,「亞麻油酸」為一種常見的Omega-6脂肪酸,在第六個碳有雙鍵的不飽合脂肪酸,而「共軛」指的是「共軛異化物」,是指當化合物因為有兩個雙鍵的關係,會產生結構不同但同樣成分的異構物,共軛亞麻油酸常見有健康作用異構物為c9t11-CLA和t10c12-CLA。
3. CLA和紅花籽油一樣嗎?
這是我在看過很多文獻後自己心裡有的疑惑,自從發現到有一篇研究是在討論紅花籽油和CLA給過胖更年期婦人使用後的差異,兩者都食用8g8週,CLA組降低「BMI值」和「總脂肪重」,紅花籽油組會降低「中心脂肪重」和「空腹血糖」,增加「肌肉重量」和脂聯素,因此得出結論:「紅花籽油中含有很高濃度的CLA,但實際上作用不完全相同。」
4.紅花籽油要吃多少?
這個問題可以從紅花籽油和CLA兩者的研究來討論,大多數紅花籽油的研究每日會使用「3.2-6.4g」,有一份文獻回顧表示一天至少要「3g」紅花籽油才能有機會幫助減重。如果產品中有標示CLA成分者也可參考,研究中是每天服用CLA「3.2-3.4g」。
5. 紅花籽油怎麼吃?要吃多久?
紅花籽油屬於油脂,所以建議在「飯後吃」,吸收效果會比較好,紅花籽油甚至可以和「魚油」一起吃,能讓彼此效果有加乘效果,研究發現c9t11-CLA會促進DHA的使用。另外,紅花籽油補充的長度建議至少要維持「兩個月」,最好持續「六個月」。
6.紅花籽油適合誰吃?
紅花籽油比較針對以下三種族群的人來使用:「腹部脂肪肥胖的人」、「更年期後的肥胖」、「增肌減脂的族群」。
7. 紅花籽油孕婦不適用嗎?
這個問題需要先從「紅花和番紅花是同個東西嗎?」討論起,紅花經常會和「番紅花」搞混,番紅花(saffron,學名:Crocus sativus),是鳶尾科的一種草本植物。紅花籽油使用的植物為紅花的種籽,紅花是菊科植物,與番紅花不同科學名也不同,但兩者在中醫上被有「活血」的效果,所以兩者孕婦都忌用,紅花籽油也有可能會使孕婦有流產,因此孕婦是紅花籽油的禁忌之一。
紅花籽油功效為何?
紅花籽油是很多健身族會補充的營養成份,因為紅花籽油是食用油中亞麻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,因此其作用多元,大致上列出5個可能功效給大家參考:
- 有機會對抗「皮膚」老化暗沈
陽光是加速皮膚老化的環境因素,紅花籽油中含有刺槐素(Acacetin),是一種黃酮類,有抗自由活性,對陽光產生的自由基能協助消滅,減緩皮膚老化。紅花籽油是種脂溶性成分,因此皮膚能快速的吸收,並且穩定性很好,目前研究發現到紅花籽油不僅可以抗老化,還有皮膚保濕和美白的活性,因此常添加在皮膚保養品中。
▶附上以「舒敏保濕」為訴求的澳洲QV紅花籽油修復奇效霜傳送門(MOMO) - 有機會輔助「減肥」
很多健身族都會食用紅花籽油來讓燃脂更有效率,紅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CLA,在長達兩年的人體試驗中,發現CLA可能有助維持體重的下降和降低體脂肪重。CLA會調節與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,促進肌肉代謝脂肪,以增加能量消耗和調節脂肪代謝,還會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,以減少脂肪合成和儲存。除了CLA有助減重外,紅花籽油還含有血清素衍生物,是紅花籽油中主要的抗氧化劑,能對抗與肥胖同時增加的發炎反應。
▶紅花籽油減肥有效嗎?
這個問題也是分別從CLA和紅花籽油的研究做說明。市面上的CLA通常會溶於甘油或游離脂肪酸來販售,所以此研究比較兩種溶劑的效用,研究中180位過胖受試者,分別食用4.5g80% CLA-游離脂肪酸和4.5g 76% CLA-甘油,持續12個月,和安慰劑組相比,兩組的體脂肪重都有下降,分別為1.7%和2.4%。另外,2022年使用紅花籽油的研究,有代謝性疾病的病人每天攝取8g紅花籽油,持續12週有下降腰圍2.42公分,以改善腹部脂肪的囤積。 - 有機會幫助「更年期女性」維持體態
更年期女性因為雌激素含量急劇減少,減少雌激素來維持女性身材曲線,更年期後容易在腹部囤積脂肪。除了雌激素外,脂聯素也會影響皮下脂肪堆積 ,紅花籽油就是藉由提高脂聯素來調節脂肪分佈,2009針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,服用紅花籽油提高脂聯素20.3%。2011年針對更年期有糖尿病的女性,補充紅花籽油4週後降低體重1.1%和總脂肪重量3.2%。
此外,紅花籽油中的木酚素和類黃酮,功能類似雌激素因此被稱為植物性類雌激素,研究表示此種植物性類雌激素有助減少鈣質流出,和穩定血脂狀態,紅花籽油可輔助減緩更年期後婦女可能遇到的問題。 - 有機會降低「心血管疾病」風險
紅花籽油中的CLA能對抗血管硬化,CLA會激活AMPK,以增加前列腺素濃度,讓周邊組織的脂肪使用量增加,使脂肪細胞減少。CLA對於心血管疾病易發生的三高症狀也有所幫助,有研究發現CLA會增加脂聯素和一氧化氮合成,來「降低血壓」。有代謝性疾病的病人每天攝取8g紅花籽油,持續12週降低血壓3.53mmHG,並且調節移到素敏感度。紅花籽油也能「降低血脂」、增加胰島素敏感度,「降低血糖濃度」。 - 有機會預防「癌症」
CLA可能可以幫助預防癌症,癌症是一種過度生長的疾病,有證據顯示CLA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因子,以抑制腫瘤細胞的血管生成,另外,CLA也有助於減少過度發生的發炎反應。對於CLA的共軛成分也有所探討,t10c12-CLA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,c9t11- CLA也能調節細胞凋亡,在結腸癌、乳癌都有相關的研究。
紅花籽油副作用為何?
紅花籽油是安全且耐受性高的營養素,根據紅花籽油的臨床試驗表示,沒發現到紅花籽油對肝臟的副作用,並且有機會幫助增強血糖調控能力,因此對肝臟也有益。另外,大家也經常擔心的腎臟功能,在服用前後監測腎臟數值都沒有影響,對健康人不會有腎臟功能影響。
另外在CLA的臨床試驗中也表示沒有嚴重副作用發生,研究使用的情況為每天攝取6gCLA持續一年,或每天3.4gCLA長達兩年,這兩種情況都是安全的,CLA單日劑量高達6g都是安全的範圍,多項人體試驗中提出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輕微或中度的「腸胃道不適」。並且CLA的混合濃度介於60-90%的c9,t11和t10c12比例50:50,被FDA視為GRAS,也就是被認可為安全成分。
▶紅花籽油產品比較
大多數紅花籽油補充品含有大約50:50的c9t11-CLA和t10c12-CLA,其中t10c12-CLA會對減重更重要。但有確實標示共軛油酸的比例和濃度的產品很少,所以在這部分推薦「BHK‘s」和「時光安好」,但時光安好的原料是德國Tonalin BASF專利,有更加提升產品信賴度。
暢銷排行 | Top1 | Top2 | Top3 | Top4 | Top5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商品 | 【DHC】纖燃紅花籽油亞麻油酸 | 【BHK’s】紅花籽油CLA 軟膠囊 | 【時光安好】紅花纖子膠囊 CLA紅花籽油 | 【草本之家】紅花籽油共軛亞麻油酸CLA | 【CHOYeR 曲易】魔鬼羨窕5X 紅花籽油 軟膠囊 |
CLA含量/顆 | 840mg | 1200mg | 1000mg | 700mg | 含量未知 |
CLA型式 | 未知 | > TG型式 > 共軛油酸比例50:50 | (c9,t11):(t10,c12)共軛油酸比例50:50 | 未知 | 未知 |
濃度 | 未知 | 80%以上 | 78% | 未知 | 未知 |
其他成分 | 無 | 無 | 無 | 無 | 紅花籽油、亞麻仁油、綠茶萃取、石決明萃取、瓜拿納萃取 、咖啡萃取、大豆卵磷脂、蜂蠟 、沙棘果油、鉻酵母、皂角萃取、橄欖複合萃取、山葵葉萃取、薑黃醱酵粉、火龍果萃取、小麥胚乳萃、胡椒鹼、黑酵母發酵、紫茶萃取 |
安全檢驗 | – | – | V | V | V |
每日(一天吃兩顆)價錢 | $11.9 | $23 | $28.4 | $18.2 | $89.9 |
評分 | 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 |
購買連結 | MOMO | MOMO | MOMO | MOMO | MOMO |
看完文章後,可以參考藥師三個小結論
- 紅花籽油屬於油脂,所以建議在「飯後吃」,吸收效果會比較好,紅花籽油甚至可以和「魚油」一起吃,能讓彼此效果有加乘效果!
- 紅花籽油有以下五種可能的作用:「有機會對抗「皮膚」老化暗沈」、「有機會輔助「減肥」」、「有機會幫助「更年期女性」維持體態」、「有機會降低「心血管疾病」風險」和「有機會預防「癌症」」喔!
- 紅花籽油比較針對以下三種族群的人來使用:「腹部脂肪肥胖的人」、「更年期後的肥胖」、「增肌減脂的族群」。
你還可能會想知道的其他藥師文章
資料來源
1. Egras, A. M., Hamilton, W. R., Lenz, T. L., & Monaghan, M. S. (2011). An evidence-based review of fat modifying supplemental weight loss products. Journal of obesity, 2011, 297315. https://doi.org/10.1155/2011/297315
2. Sun, Y., Hou, X., Li, L., Tang, Y., Zheng, M., Zeng, W., & Lei, X. (2022). Improving obesity and lipid metabolism using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.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science, 8(6), 2538–2544.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vms3.921
3. da Silva Pérez, E. M., de Alencar, N. M. N., de Figueiredo, I. S. T., Aragão, K. S., & Gaban, S. V. F. (2022). Effect of safflower oil (Carthamus tinctorius L.) supplementation in the abdominal adipose tissues and body weight of male Wistar rats undergoing exercise training. Food chemistry. Molecular sciences, 4, 10008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fochms.2022.100083
4. Jeong, E. H., Yang, H., Kim, J. E., & Lee, K. W. (2020). Safflower Seed Oil and Its Active Compound Acacetin Inhibit UVB-Induced Skin Photoaging.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, 30(10), 1567–1573. https://doi.org/10.4014/jmb.2003.03064
5. Asp, M. L., Collene, A. L., Norris, L. E., Cole, R. M., Stout, M. B., Tang, S. Y., Hsu, J. C., & Belury, M. A. (2011). Time-dependent effects of safflower oil to improve glycemia, inflammation and blood lipids in obese, post-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: a randomized, double-masked, crossover study. Clinical nutrition (Edinburgh, Scotland), 30(4), 443–449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lnu.2011.01.001
6. Norris, L. E., Collene, A. L., Asp, M. L., Hsu, J. C., Liu, L. F., Richardson, J. R., Li, D., Bell, D., Osei, K., Jackson, R. D., & Belury, M. A. (2009). Comparison of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with safflower oil on body composition in ob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90(3), 468–476. https://doi.org/10.3945/ajcn.2008.27371
7. Khalid, N., Khan, R. S., Hussain, M. I., Farooq, M., Ahmad, A., & Ahmed, I. (2017). 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ation of safflower oil for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a bioactive food ingredient-A review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, 66, 176-186.
8. Benjamin, S., Prakasan, P., Sreedharan, S., Wright, A. D., & Spener, F. (2015). Pros and cons of CLA consumption: an insight from clinical evidences. Nutrition & metabolism, 12, 4. https://doi.org/10.1186/1743-7075-12-4
感謝大家的閱讀! 這篇文章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大家呢?
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指教,歡迎留言或寄信給汶藥師,有空都會回信並幫您解答喔!
以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,實際用藥或保健建議醫療人員會依照個人情況調整!
如有引述請麻煩標註出處,或如有轉載需求請來信詢問!謝謝